煤矿防止发生机电火灾事故的管理办法总则为了规范石窟煤业有限公司机电设备火灾事故的管理工作,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模式的措施 (一)推行6S管理。所谓的6S管理是在日本企业5S基础上延展而来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概念,旨在提高企业管理实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是现代企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些地方煤矿的领导对机电管理重视不够,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机电管理人员不足,机电专业组织未能健全,机电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煤矿企业生产离不开机电设备,加之煤矿生产条件和环节的复杂性,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要求。本文针对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思路,建立和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高产高效,并从加强设备管理的角度入手,实现煤矿节能节电,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
在煤矿井下的生产中,机电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安全基石的关键。为了消除潜在的生产瓶颈,我们需要创新机电设备管理策略,以预防为主,确保安全隐患在萌芽阶段就被彻底消除。强化对机电设备安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隐患检查需从检查方式、过程和考核三个方面严格把控。
年1月6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的决定》以及一系列相关细则,这些文件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细则包括《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和《煤矿整体托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条目之间换行,语义保持不变。 了解和明确规程的内容与目标 - 仔细阅读规程,确保对规程的要求、标准和限制有准确的理解。 划分四个细则 - 将规程的要求细分为四个细则,确保每个细则都独立且具体。 明确每个细则的内容 - 为每个细则制定明确的内容,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支持规程的实施。
电力规程三交一查是什么一查是什么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2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我们应根据国家安全法的要求,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敏型出细则》、《防治煤矿冲击地李拿腔压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和《煤矿防灭火细则》等一规程四细则。
了解和明确规程的内容和目标,划分细则并明确细则的内容。了解和明确规程的内容和目标:仔细阅读规程,理解其中的要求、标准和限制,确保对规程有准确的理解。划分细则并明确细则的内容:将规程的要求细分成四个细则,并为每个细则制定明确的内容,确保每个细则独立且具体。
- 《煤矿防治水细则》:涉及煤矿水害的防治措施和应对策略。- 《防治配卖扒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关注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及控制措施。法律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五十四条:要求煤矿企业和矿井必须详细掌握矿区附近的水文地质情况,建立排水系统,并与相邻矿井保持信息沟通,共同预防水害。
《煤矿安全规程》自2004年改版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对其进行了4次修订。为促进全国煤矿更好地理解与执行规程修订内容,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煤炭工业出版社特别推出《修改条款专家解读(201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条款的决定》于2011年1月17日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对《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一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特点如下:保持稳定:修订后,书中关于防治水的条款总数保持在44条,不增加或减少,保持了整体格局的稳定性。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井工部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编第六章防治水部分条款的决定》已于2011年1月17日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37号令发布,并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本书修订后的特点:一是保持稳定。
此次修订,遵循了两个关键原则:一是保持稳定。新版解读并未对原44条防治水条款进行增删,保留了原有的框架,确保内容连贯性;二是注重实践性。书中详细解读了新修订条款在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力求与《煤矿防治水规定》的核心内容保持一致,以便于实施和理解。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 进风井口以下的空气温度(干球温度,下同)必须在 2℃以上。
1、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指:过流保护、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过电流是指流过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漏电保护:当电气设备或导线的绝缘损坏或人体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电源和大地形成回路,有电流流过的现象,称为漏电。
2、法律分析: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八大保护包括:防滑保护作用、堆煤保护、防跑偏保护、温度保护、烟雾保护、自动洒水装置、速度保护、防撕裂保护、双向急停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规程》(一)防滑保护装置是指当驱动滚筒与输送带打滑摩擦时,可以使带式输送机自动停机并且报警。
3、法律分析:漏电保护:煤矿井下供电电网发生漏电,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而且还可能导致瓦斯,煤尘爆炸,甚至使电气***提前引爆。
1、由于煤矿机电的种类相对较多,若是机电设备存在问题、故障,同样会造成煤矿机电事故。针对当前煤矿机电事故,认真做好整理和分析,发现其工伤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产生原因和煤矿机电运行相关,即机电设备无***常运行,使其事故发生率持续提高。
2、据统计,发生的机电设备事故约有75%~80%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检修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检修,防患于未然。2 控制煤矿机电事故对策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3、大多数煤矿企业缺少专业的安装团队,煤矿机电设备的安装技术比较落后,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理论安装标准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再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机电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不看图纸,就尝试安装,使得安装好的机电设备常常出现各种故障,为企业的正常安全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1、该悬挂点间距为在水平巷道或倾斜巷道内不大于2m,在立井井筒内不大于6m。根据《井下电缆悬挂标准》,电缆水平敷设时必须与巷道走向一致,垂直方向敷设时必须与地面成90o,即横平竖直。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水平巷道或倾斜巷道内不大于2m,在立井井筒内不得超过6m。
2、该高度取决于安装位置。在煤矿安全规程井下电缆吊挂,电缆吊挂标准是10米以下,边线与巷道底板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电缆吊挂标准是吊挂不低于5米,水平距离不小于0.7米。在隧道内电缆吊挂,电缆应用吊钩悬挂在洞壁上,悬挂高度不能小于5m,悬挂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m。
3、三)电缆悬挂点间距,在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3m,在立井井筒中不得超过6m。(四)沿钻孔敷设的电缆必须绑紧在钢丝绳上,钻孔必须加装套管。
4、.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水平巷道和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3m,在立井井筒内不得超过6m;4.沿钻孔敷设的电缆必须绑紧在钢丝绳上,钻孔必须加装套管;5.电缆不应悬挂在压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或滴水。在电缆上严禁挂任何物件。
5、m以上的地方。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井下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的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和截面的标志牌。
6、电缆敷设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电缆应用吊勾(卡)悬挂,橡套电缆严禁用铁线悬挂。电缆悬挂整齐,不交叉,不落地,应有适当的驰度,在承受意外重力时能自由坠落。悬挂高度应在矿车、电机车、装岩机等掉道时不致碰撞;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或运载机械上。
关于煤矿安全规程最新版机电和煤矿安全规程最新版机电安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煤矿安全规程最新版机电安装、煤矿安全规程最新版机电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上一篇
国外煤矿机械生产厂家
下一篇
三一重工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