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安全规程 > 正文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新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txt,以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新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煤矿规程对井下放炮警戒距离如何规定?

1、炮掘工作面的放炮安全距离是直巷不小于100米,拐弯巷道不小于75米。放炮时必须在放炮安全距离以外设置警戒,即警戒距离必须大于放炮安全距离。

2、放炮母线长度根据撤人距离要求必须符合以下规定:***煤工作面不少于50米;煤巷不少于75米;岩巷、半煤岩巷,不少于100米,且严禁出现明接头。“三人联锁”放炮实施换牌时,应严格按下述程序进行。爆破工在检查连线工作无误后,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并将放炮母线与连线进行连接,最后离开放炮地点。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新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方可撤掉警戒;瓦斯员在测量作业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的瓦斯浓度符合爆破上限后汇报班组长,班组长下达爆破命令后;爆破员要发出爆破信号如吹口哨或是大喊“放炮喽等并等待5s后开始放炮。爆破后要等15后方可进入工作面处理情况(安全规程明确规定)。口才不好,表达的不太清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煤矿安全规程337条规定,起爆地点到爆破地点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具体规定。

5、要看是露天矿还是地下矿山,如果是露天矿那么与居民生活的距离不低于500米,还要有阻隔屏障,如土堆等。如果是地下矿山则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矿脉与居民区直线距离不能少于500米,这是为了避免大面积塌陷。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新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放炮员必须最后离开放炮地点,并必须按规定的距离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进行放炮。放炮和警戒距离,一般回***工作面不得小于30m;掘进工作面直线放炮不得小于75m;有直角弯的工作面放炮不得小于50m。 放炮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准下达放炮命令。 井下放炮都必须使用放炮器。

煤矿安全规程中对作业规程、措施要求探讨?

三大规程是指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生产的基本法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它规定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标准、管理要求和技术措施,旨在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通过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由国家安监局颁布,是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由煤矿企业自行编制,是建立在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的规定之上。

规程是国家的规定,是最基本的要做到的,把握整体上的。措施是很具体的,具体到各个地方不一样,不相互适应,根据具体条件具体要求肯定不一样了,而且措施是每一步都要一个措施,很难预测到,规程是考虑不了那么远的。

煤矿常见的外因火灾引火源有几种

矿井火灾的主要危害包括:\x0d\x0a 产生大量有害气体;\x0d\x0a 可能引发瓦斯和粉尘爆炸;\x0d\x0a 破坏设备和资源。\x0d\x0a 外因火灾通常由外部火源引起,如明火、爆破、电气故障、机械摩擦等。这类火灾往往发生于通风条件较好的区域,发展迅速,若未及时控制,后果严重。

预防矿井外因火灾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要认识到煤炭的自燃倾向,尤其是在破碎状态下堆放的煤炭;其次,由于煤炭持续受到氧化作用的影响,其产生的热量难以迅速散发,导致热量积累可能引发火灾;最后,煤炭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扩散,将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矿井火灾根据引火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类型。 内因火灾是指由于矿井内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例如煤炭自燃、电气设备故障等。 外因火灾是指由于矿井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火灾,例如吸烟、火源管理不善等。

矿井火灾的原因 火灾分类及特点 凡发生在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但危害到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做矿井火灾。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

关于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txt,以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新版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机文章